聖家堂  
 

聖家堂是為了貧困的宗教團體聖荷西協會,於1882年開始動工建造教堂。第一任建築家畢列爾於隔年就辭職卸任。之後負擔起此重責大任的是當時沒沒無名的建築家高迪。依照畢列爾原本的計畫,將只不過是一棟隨處可見的平凡教堂,但由於高迪對基督教理解日漸加深,建築計畫也跟著越發洗練,最後成為獨樹一格的教堂,堪稱高迪畢生的經典之作。

 

根據高迪的構想,教堂塑造成拉丁十字形的巴西里克樣式,擁有『誕生之門』、『受難之門』、『榮光之門』這三個大門,上頭還有許多描繪出聖經場景的雕刻。3座門各自以4座塔所構成,加上象徵基督與聖母瑪利亞的高塔,總計有18座高塔。教堂本身就是一本以石頭所雕刻出來的聖經。但是高迪生前所完成的僅僅只有『誕生之門』這座塔而已。高迪死後,除了西班牙內戰的一段時間之外,建築工程持續進行,據說全部完工可能要100年後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 ↑大家印象中的聖家堂〈正面〉,還在蓋。相機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↑聖家堂的後面---是從這一面進入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我們買票進去後,咦?怎麼進入工地,灰塵到處飛。


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↑他是日本人,在裡面做工,日本觀光旅客都會圍在他旁邊跟他聊天,可惜我聽不懂日語。

 

電梯旁有很多人在排隊,心想為什麼要排隊,而且還要花2歐元,原來是可以到塔頂去〈275公尺高〉,我們花8歐元進來看工地,裡面沒什麼好看的,再不多花2歐元上去塔頂登高望遠一下,會覺得白來,各個塔都有相通覺得像在走迷宮,我們只要往下走就可以到出口。跟我們同梯上去的有4個日本女生,一路上就聽到他們“綺麗”、“綺麗”,頓時發覺我們的形容詞比較多。

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↑出口,只能由內往外推

 

地下室還有關於高迪的建築理念解說、手稿.....等,原來8歐元還是值得的,本來我跟文亭沒發現有地下室展覽館,因為想繞到正面去拍照而發現展覽室。








我很想知道他是幹嘛的,應該不是玩賓果吧!  後來由Max提供的答案是這些數字組合相加是33,是耶穌受難的年份。        

 

 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ean02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